2013年9月7日

Get the thing done 書摘

無論是個管理專案人員和資深的技術人員,都屬於知識工作者,這幾年在電子通訊設備進步下,工作如洪水般而來,總覺得時間不夠用,計畫趕不上變化,計劃外插單的事情不斷發生,讓你的工作越來越多,怎麼樣都做不完。
最近拜讀了這Get the thing done這本書,這些焦慮是因為太多事未經安排、回顧、重新整理,導致分心生產力因而下降,焦慮感越趨嚴重。而知識工作者最需要確是大腦高效使用,卻花在這些無用的焦慮。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教你高超的時間管理技巧,卻是著重在消除你大腦裡無生產力的煩惱。
焦慮是由於缺乏控制力,組織管理、準備和行動不足所造成的。
— 大衛· 凱克奇( David Kekich)
這本書裡基本概念,要使我們頭腦可以專注一件事,頭腦在三層次切換,但同時間只專注一層:
  • 收集:清除頭腦記憶未完成工作
  • 高層次思考:展開行動方針;
  • 低層次行動:集中同類行動一起進行。
書中說明,把已經失控的工作徹底進行收集,接著,分析哪些事是本身可以做或是不能做,這些要做的事是本身要做的,是要自己做還是委託他人做。如果是自己要做的,先分析類型,再產生行動步驟,直到完成。
這跟傳統時間管理不一樣的地方,一般時間管理會叫你把事情以時間長短和重要性,兩象限去區分,直接排程,即使排程了,這些工作可能僅是未完成的材料,因為你沒先進行下一步行動的規劃,沒下一步行動,我們無法組織和管理的,只是做排程,更甚的一些不曉得怎麼進行的事項,因為'沒跨出第一步,會一直拖延。而我們的大腦會卻會自動對模糊的工作,不斷回顧,沒有下一步行動,心中不動盤旋懸而未決的想法,致使我們的頭腦無法淨空,卻右無助工作的進行,徒增焦慮而已。
因此洞察這些任務的目標和執行步驟的,是極為重要的,底下這句話形容的很好:
缺乏洞察力,生活就會拒絕你。無論是擦窗戶還是撰寫宏篇巨著都是如此。 Life is denied by lack of attention, whether it be to cleaning windows or trying to write a masterpiece.. (Nadia·Boulanger)
保持專注做一件事,可以增加效率,這是眾所皆知。但事情那麼多,不斷在腦子盤旋,如何保持專注?答案是把頭腦清空便是。我們的頭腦就是常會不自覺得想起,那些未完成旦未有明確執行步驟和成果,才會常常產生焦慮。
通常你大腦中盤踞問題的多少與其解決的效率成反比。 將一件事情切成更細微的步驟,並借助現代的管理工具記錄和追蹤,才能清空頭腦,每一步驟最好是10分鐘,這事前的步驟安排,其實不過1-2分鐘搞定,希臘古諺說的好:
開始便是行動的一半。
再大的任務及早開始切分要執行的行動是最首要工作,本書就是教你如何清空大腦,一個時間專注一件事,充分利用大腦的效能。
接著,切入主題如何管理這些工作。首先了解接收到的工作,到完成,分為五個階段:
  1. 收集:
    收集一切引起我們注意力的事情
  2. 加工處理:
    加工處理後,確定它們的實質以及解決方法
  3. 組織管理:
    組織整理得出的結論
  4. 選擇方案:
    把它們列為我們行動的選擇方案
  5. 行動:
    這就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“橫向”管理層,隨時添加新事務。
許多人無法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,主要原因正是他們試圖一口
氣完成這5 個階段的工作。
當他們坐下來“開列工作清單”時,大多數人試圖收集“最重要的事情”,並把它們按照重要程度和先後次序進行排序,然而,他們並沒有擬定任何具體的行動方案。變的很多是懸而未決,。它將時時刻刻地消磨你的精力,阻礙你富有成效地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GTD(Get the thing done)針對工作五大階段,用下圖的流程,縱向把Stuff=原料=工作,進行分類和往下展成行動,然後再橫向的排入我們日程表,讓我們的大腦完全淨空,時間到時可以專心的執行一件事,達到大腦高效工作。
image
上圖GTD的流程對應到工作五大階段:
1. 收集
Stuff是材料,也就是我們要在收集階段所收集的工作,放到工作籃裡,工作籃可以是書面的,也可以是Outlook的工作,也可能是email,email的話作者建議以outlook的收件夾,再多建幾個文件夾,像是@工作、@等待、專案,直接把email當成行動項目,在各個資料夾移動,因為email本文就含有參考資訊,不需太多加工,我們大腦看到就知道行動方案。
2. 加工處理
工作籃裝滿工作後,接著要清空之,也就是要變成下一步行動,但首先要判斷什麼是工作
3. 組織管理
是工作的判斷是
  • 2分鐘行動:2分鐘以內的工作要立可作ˇ
  • 等待:委託他人做,但要追蹤
  • 延遲:移時無法完成的事,盡量快點做完
4. 回顧 回顧: 它貫穿於工作管理流程中的所有階段:收集、加工、組織、回顧
回顧工作中的6 個層次
A、5 萬英尺以上:生活
B、4 萬英尺:3~5 年的計畫
C、3 萬英尺:1~2 年的目標
D、2 萬英尺:責任範圍
E、1 萬英尺:當前的工作
F、跑道:目前的行動
5. 行動
行動階段即是選最佳方案,行動的決策過程以下幾類極有幫助:
1、選擇當前行動的4 個標準
記住,當你決策下一步行動方案時,是依據下面的4 個標準進行的:
1-1、環境
1-2、時間
1-3、精力
1-4、重要性
2、評估每日工作的3 個標準
確立事情的先後順序,因為每天都會有突發事件
在一天的工作中,在任何一個時間點,你所下面的3 種活動之一:
2-1、處理預先明確的工作
2-2、處理隨時出現的新工作
2-3、安排下一步的工作。

3、回顧檢查的6 個層次
同前5 萬英尺等等..
其中每一個層次都應該不斷地提高,並與上一級一脈相承。換句話
說,所有的事宜應該在這個等級中自上而下地排列
達到成功境界最健康的方法,莫過於全面平衡地管理好各個層面的事
務。無論處於哪一層次,關鍵在於立即找出所有不完善的地方以及承
諾的責
因為所有的事情最終將受到高一級層面中重要問題的推動,因此,首
先比較高層面明確事務的優劣順序才是最為有效的方法
設置“重點區域”的目的在於確保所有的工作和下一步行動都得到
明確的界定,這樣一來,你可以恰到好處地管理各個責任範疇。
創造性地思考工作
前面提到都橫向的計劃,垂直層面,即深層次地挖掘創造性的思維,這
將再一次精練和激勵我們制定計劃的過程。
計劃方面獲得改善並非那些高度精密複雜的工程和組織技術,例如:甘特圖
典型的策劃步驟
策劃步驟一般是:集思廣益、組織安排、召開會議以及搜集資訊。
產生消極情緒的來源
這種不良的情緒來源在哪呢?是因為承受了太多工嗎?不是,人們總
是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。如果你感覺不佳僅僅是由於事務繁多的超過
了你的接受的限度,那麼恐怕你永遠也無法擺脫這種感覺了。因此,
事情過多並非是引發消極情緒的根源,這種情緒來自於別處。
當某人單方面撕毀了與簽訂的協議時,你會怎麼樣想呢?他們告訴你
星期四下午4 點與你見面,而當約定的時間到了,他們即沒有出現,
也沒有打一個電話,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?我想必定是沮喪和失
望吧。當人們在生活中食言毀約時,他們為之付出的代價就是人際關
係中的信任感的瓦解,一種絕對負面的影響。
如果你的消極情緒來自於毀約,那有3 種方法來對付這種局面,消除
負面影響:
1、不簽訂協議
對付生活中未盡事宜的一方法就是乾脆的說“不”,或是降低標準
2、完成協議
利用 2分鐘原則可完成很多事
3、重新協商協議
重新排訂計劃,而不是撕毀契約
創造性地思考工作的秘訣
  1. 養成收集和自省的能力
  2. 下一步行動
    一些懸而未決的工作,花10分鐘想下一步要如何做,會讓工作有進展,不會越來越被推延
    領先的秘密在於開始行動。開始行動的秘密在於把複雜的大宗任務分
    解成為可以操作的細小工作,然後開始實施第一項內容。

    ——馬克吐溫

    那些聰明絕頂的人所列出的清單上,未解決和未決定的事情
    總是高居榜首的。你可以想像自己走進了一家超市,在水果
    蔬菜櫃檯前。面前是柑橘類水果的貨架——柑橘、柚子檸檬。現在你
    看到了很多檸檬,旁邊還有切菜板和水果刀。你拿起一個檸檬,切
    開,,聞一聞它的美味!,檸檬的汁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。好了,再
    切一刀,這樣你手裏拿著四分之一的檸檬了,把這塊全部塞進你的嘴
    裏,咬下去。才智過人的人具有比其他人更迅速、更容易突然興奮起來的能力

    停止消極的想像總是能夠增強你的精力。
  3. 關注結果
    生活中只存在兩個問題:
    A、你知道你想要得到的東西,但你不知道應該如何獲取它;
    B、你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麼。
    如果這種說法是真實的(我認為是的),那麼,也就只存在著兩種解
    決方法:
    A、制定一個目標
    B、促成這件事
網路節錄跟GTD有關資訊
MonkeyGTD中文版~中文化的GTD軟體~下載
http://magicdesign.blogspot.com/2007/11/monkeygtd-1010.html
這個軟體是寫成一個網頁,所以下載下來直接用IE等瀏覽器開,就可以開始用了。
[GTD]如何成為時間管理的黑帶高手
http://forum.palmislife.com/thread-69777-1-1.html
對GTD的書摘,查一下關鍵字GTD、43 folders,還有滿多不錯的文章,每個人寫的流程圖也都不錯。
另外也有針對gmail寫的GTD系統。
關於GTD的具體內容和方法~中文維基百科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GTD&variant=zh-tw
維基這篇其實整理得滿好的,書中的重點都有了,關於『43文件夾』(43 folders),也有很簡單明白的說明。
一張A4紙小冊子DIY:
http://blog.xuite.net/twhsi/Blog/13437078
A4紙小冊子和Gmail的GTD系統。
改善拖拖拉拉的原則:
用(10+2)*5法來對付惰性
http://blog.xuite.net/hahahaa/x/8940111
43Folder 原文
http://www.43folders.com/2005/10/11/procrastination-hack-1025
Wiki:GTD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GTD&variant=zh-tw
現在做還來得及!」改變窮忙人生的3個練習
http://topic.cheers.com.tw/issue/2013/happiness/report4-1.aspx
第一名員工,靠這25個好習慣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05249

1 則留言:

  1. 針對 GTD 的「兩分鐘原則」,我們有一些心得供參考:

    「待辦事項的兩分鐘原則(Two-Minute Rule)」

    原文網址:http://www.liitrans.com/component/k2/item/2464-mgt15

    不論是工作上或生活上,我們都經常需要同時處理許多項事務。如果要妥善管理,除了排定優先順序之外,也可以考慮使用「兩分鐘原則」(two-minute rule)。

    「兩分鐘原則」由 David Allen 在 Getting Things Done 一書中所提出:「只要是能在兩分鐘之內完成的事務,都應該馬上進行。」

    立言翻譯社的同事有時需要同時進行多個翻譯專案與公司發展專案(註 1),而在專案管理時會有許多待辦事項(註 2),這時我們就會運用「兩分鐘原則」。在實際運用後,我們認為「兩分鐘原則」有許多好處:

    1. 立即執行,不會遺漏

    2. 讓相關的人放心、無須追蹤

    3. 節省記錄待辦事項的時間

    4. 縮短待辦清單,降低管理成本

    5. 無須思考優先順序,可節省腦力

    6. 避免拖延,更有生產力

    7. 基於以上好處,能夠更加放鬆,並專注在其他事務

    以下針對幾種狀況說明:

    1.
    如果我們不論事情能多快完成(是否可以在兩分鐘內完成),一律都先記到待辦清單的話,那麼不但得花時間記錄,還會使得待辦清單越來越長,讓我們下次去檢查清單時,還得再次思考優先順序,來決定要先進行哪些事務。此外,我們也可能在檢查清單之前,就有人告訴我們某事務的完成期限已經過了。

    2.
    我們的事務多半不會只涉及自己,有時是其他人交辦的,有時是完成與否會對其他人有各種影響,所以先進行能在兩分鐘內完成的事務,也能讓相關的人馬上放心,讓他們不用再花心思去追蹤該事務的進度。

    3.
    「記錄」待辦事項的「記錄」也是一種Christine Liu 事務。雖然「記錄」不代表需要立即執行,但是「記錄」這件事情如果沒有馬上花個不到兩分鐘進行,那麼就會沒有可以追蹤的「紀錄」,所以很容易因為遺忘、被其他事情打斷等等因素,而使得本來該記錄的事務消失在腦海中,或者是忘記在期限內進行。

    4.
    以上的例子都跟遺忘、超過期限有關,如果一個工作者在管理自己事務時戰戰兢兢、戒慎恐懼,那麼運用「兩分鐘原則」便可以讓自己更放鬆,也因此可以更專注在其他事務上。

    立言翻譯社的同事有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,而我們認為「兩分鐘原則」非常容易落實到工作上與生活上,而且所帶來的好處不但立即可見,也非常顯著。

    註 1:關於立言翻譯社該職務的說明可參考「立言翻譯公司文化:鼓勵溝通與多元職務」:http://www.liitrans.com/culture 。

    註 2:立言翻譯社的同事在決定待辦事項時,還會依照 Priority Matrix(優先順序矩陣)先判斷事務是否重要、是否緊急,以決定某事務是否需進行,以及進行的優先順序。可參考以下連結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iority_Matrix 。

    回覆刪除